第1389章 回信(2)-《我,孙山,科举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,孙家族人得像石榴籽一样,紧密地团结在一起,方能走得更远。
    孙山还给村长画大饼。
    村长帮忙管理孙家村,让他无后顾之忧,好好在前面做官,一级一级地往上升,从地方到中央,从穷乡辟野的沅陆县到繁荣兴旺的京城。
    他们孙家村得要做黄阳县,不,是漳州府的何家村。让孙家大宗祠跟前堆满了功名碑。
    孙山特别强调,自己能不能成功,孙家村能不能成为书香门第村,就得看村长给不给力,能不能管理好孙家村。
    还有村里的娃子,不得不请村长来管理。
    让有条件读书的全赶去读书,实在没条件的,也要创造条件。
    孙山是孙家村现在的希望,娃子则是孙家村未来的希望,得要狠狠地教育。
    只要读书的娃子足够多,成才的几率就会变大,说不定过了十几二十年后,孙家村出现第二个进士,他们离何家村又进了一步。
    大饼一个一个地给村长画,让他觉得前途无限,能力无限。
    好让村长好好地为孙山服务。
    给孙山写完信后,又独自给孙二叔写信。感叹他照顾家中,照顾黄氏。
    像孙二叔这样默默无闻,沉默寡言的汉子,他只是沉默并不是傻,也需要精神表扬。
    至于物质,孙山倒是想给,可惜能力有限。
    孙山在信中高度地称赞孙二叔的吃苦耐劳,任劳任怨。
    更高度肯定孙二叔的人格品德,点出他的奉献自己一直看在眼里,只是嘴笨,没办法说出来,让孙二叔莫要介意。
    孙山想着如今家中的一切全靠孙二叔操劳,得要感谢一番。
    称赞完孙二叔,便称赞孙二婶。
    没有孙二婶背后默默地支持,孙二叔也难以独立支撑。
    孙山努力回忆一下孙二婶的模样,迷迷糊糊,没啥印象深刻,就像孙二婶的性子那样。
    像极了孙家的老水牛,只顾着低头耕耘,毫无存在感。
    孙山实在有点愧疚,这些年并没有跟孙二婶多说几句话,便在信中再次高度赞扬,好让孙二婶知道她的付出是被人看到的。
    至于孙三婶,孙山不打算写信。
    孙三叔能私自跑来沅陆县,要说孙三婶不知道,孙山打死也不信。
    第(2/3)页